







一. 范围和要求
适用于中小学、中等职业技术校园、高等院校等各级各类校园消毒。
二. 防范性消毒基本要求
(1)各级各类校园要树立校长负责制。负责组织、执行和监察校园消毒作业的实施。
(2)加强健康教育。可利用墙报、校内播送、上卫生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宣扬,让学生把握有关的消毒知识,注意勤洗手,搞好个人卫生,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。
(3)仔细做好校园室表里的环境卫生。加强教室、工作室和室内活动场所等通风换气;对易接触或污染的物体表面每天进行湿性清洁,必要时(如疑有致病微生物污染时)可采用消毒方法。
(4)搞好食堂安全卫生,作业时戴口罩,穿作业衣,并做好个人卫生。烹调用具、餐饮具和食品柜等每次运用后应进行彻底清洗、消毒。
(5)教师与学生均应坚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。勤清扫环境卫生,勤晒衣服和被褥;饭前、便后、接触口、鼻、眼前后与污染物品后使用活动水番笕洗手,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;在打喷嚏与咳嗽时应捂住口鼻等。
(6)对出现盛行症病人或疑似盛行症病人的校园,对该患者所活动过的场所与接触过的物品,要在区、县疾病防范操控机构指导下进行彻底消毒。
三. 公共物品防范性消毒
3.1餐饮具、厨具、抹布等消毒
(1)餐饮具应清洗后消毒。
(2)首选物理消毒方法,流通蒸汽100℃作用20~30min,或煮沸消毒作用15~30min,或餐具消毒柜消毒。
(3)不能运用热力消毒的餐饮具可采用化学消毒法,可用3%过氧化氢溶液或有效氯含量为250mg/L~500mg/L的消毒溶液浸泡30min,消毒后用清水冲刷,以去除残留消毒剂,保洁备用。
3.2体育运动设备消毒
应定时进行湿性清洁,必要时用3%过氧化氢溶液、有效氯含量为250mg/L~500mg/L的消毒溶液擦拭消毒,然后用清水与洁净的抹布擦去残留的消毒剂。
3.3工作设备消毒
(1)工作室的地上、墙壁、电梯,以及经常运用或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窗、柜台、桌椅、门把手、话筒等表面部位,每天进行湿式清洁,并坚持这些部位或物体表面的清洁枯燥。消毒不时可用有效氯含量为250mg/L-500mg/L的健之素泡腾片消毒溶液擦拭,作用30min后用湿布去除表面残留的消毒液,每天至少1次。
(2)电脑的键盘和鼠标用200mg/L消毒液擦拭。其他的工作设备,例如传真机、激光打印机和电话的清洁与消毒也可用上述方法处理。也可运用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剂进行喷雾。
3.4治疗用品消毒
(1)体温计用0.2%过氧乙酸溶液、或有效氯1000mg/L的消毒溶液浸泡30min,然后用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清水冲刷去除残留消毒剂,保洁备用。
(2)听诊器、血压计等物品用0.2%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含量为250mg/L~500mg/L的消毒溶液擦拭消毒,然后用清水与洁净的抹布擦去残留的消毒剂。
(3)红外线测温仪的探头可用75%乙醇擦拭消毒。
四. 环境防范性消毒
4.1 物体表面消毒
对教室、宿舍、教师工作室、会议室、学生实验室、图书室、体育活动场所、浴室、卫生保健科(卫生室)和厕所等公共区域经常运用或接触的物体如门窗、讲台、课桌椅、门把手、水龙头、话筒、洗手池、卫生间等物体表面每天湿性打扫,必要时用3%过氧化氢溶液或有效氯含量为250mg/L~500mg/L的消毒溶液消毒。消毒准则为先上后下、先左后右,由内向外进行擦拭或喷雾消毒,作用时刻不少于30min,然后用清水与洁净的抹布擦去残留的消毒剂。
五. 师生手的消毒
(1)一般情况下,饭前便后,从外面回家后,接触共用物件如扶手、门柄、电梯按钮、公共电话后,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(如打喷嚏、咳嗽、清洁鼻子),接触眼睛、鼻及口后,使用番笕或抗菌洗手液和活动水进行洗手。
(2)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,不要共用毛巾。
(3)当有盛行症产生时,在学生入校和离校时运用免洗手消毒液喷雾手,也可在250mg/L的消毒液中浸泡1~2min后,用清水冲刷洁净。擦手毛巾要专人专用。